徐丹梅,女,1958年4月生,党员,水工环专业正高级工程师。参加和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60余项,主编报告近百份,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各级成果奖16项;获“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各级荣誉表彰七项。
巾帼不让须眉,近四十年的地质生涯,将徐丹梅这名秀美的南方女子磨砺成“地质铁娘子”。她以过硬的专业水平,坚韧朴实的性格,甘于奉献的情怀,诠释着当代地质队员的大美,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地质赞歌!
1977年初冬,徐丹梅跟随地质中队进驻张北坝上,当地强烈的紫外线和肆虐的风沙,在她白皙的脸上印出了两片“坝上红”。零下三十几度气温,手脚都冻伤了,风刮得人直打趔趄,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坝上红、茧子、冻疮,被称为地质队员“坝上三件宝”。
尽管条件艰苦,却阻挡不了徐丹梅对地质事业的孜孜追求。遇上问题,她宁愿冒着风雪多跑几次现场,也要将难点彻底搞清。地质队师傅对她的要求更是相当严格,即便是在烛光下绘制出的图件,也不允许出现一毫米的偏差。严师出高徒,在后来的工作中,她很好的承袭了师傅严谨的工作作风。
整整七年,她跑遍了坝上,参与完成了“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农牧业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该项目为河北省坝上地区农牧业取水工程设计与施工、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三十年,徐丹梅带领一队年轻人,再次回到这片留有她青春印记的热土。这是一次生态文明之行,她们实施的“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地下水水资源勘察评价”项目,让地下水资源采得出、用的上,实现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乡。
现在,徐丹梅也像她的师傅一样,直率朴实,甘为人梯,把严谨的作风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使他们得以迅速成长,成为新的技术骨干。地质队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她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八十年代,徐丹梅作为青年技术骨干参加了国家海洋局布署的项目,该项目通过系统掌握中国海岸带和海涂的基本资料,研究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从而提出开发利用设想,为海岸带的发展规划、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环境保护、国土整治和海岸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沿海地区紫外线强,吹着海风,晒着太阳,一天下来,皮肤变得通红,又疼又痒,紧接着就是蜕皮。做这一个项目,徐丹梅不知脱了多少层皮。可她为了拓宽知识面,多掌握些相关专业的知识,在完成陆域组的工作后,还要跟随其他专业组跑野外、搞调研。她开朗的性格和火焰般的热情鼓舞着自己,也感染着大家。在项目部,大家送给徐丹梅一个雅号——“干枝梅”,就是生在高寒之地,一年四季长开不败的地质队员的风骨!
作为项目成果之一,她参与编写的《河北省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时至今日,徐丹梅对海洋的探索仍未止步。2010年,她成功申立了《河北省海水利用水源地选划标准指南研究》项目,开展研究,并编制指南,为制定《海水利用水源地选划》标准奠定了基础,成为河北省海洋研究标准的先行军。“干枝梅”再度完美盛放,为“美丽海洋”增光添彩。
三峡工程不仅是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样凝聚着几代地质人的心血和智慧。2005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即将迎来145米蓄水。但这次蓄水范围内却存在一个重大隐患——重钢三角带滑坡。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的地质专家就对它展开过研究。因其典型性,地质院校已把它编入教科书。随着三峡库区蓄水,滑坡将呈现古滑坡的复活和新滑坡的形成双重变形,极端气候必定会对其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发生整体滑移,将阻塞长江航道,危及成渝铁路、重钢焦化厂以及688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它的勘查和治理迫在眉捷!
工期只有短短两个月,压力、难度可想而知!几经遴选,重担落到了徐丹梅肩上。这位专业扎实,身经百战的“铁娘子”不负众望,迎难而上!在项目组,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多少天下来有些年轻人都快支撑不住了。可作为项目负责,她全然不顾高血压、高血糖的风险,凭着顽强的意志,忘我地工作着。
她收集了大量滑移监测资料,潜心研究,创新运用所学地质理论,得出该地存在“多层滑面、两层水”的超大型滑坡,一定要尽快治理的勘查结论。
初战告捷,但对治理方案的确定,许多国家级权威各执己见。2006年,河北水勘院对三角带滑坡做补充勘查,仍由徐丹梅同志担任项目负责人。当年夏天,川渝等地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情和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气温高达67℃!紧张的工作节奏加上连日高温,徐丹梅同志几次晕倒在工作现场。
梅花香自苦寒来,竖井在挖到7.8米时,触到了第一层滑动面,13.1米,第二层……它光洁如一泓秋水,荡去了疲惫,激起成功而幸福的涟漪。专家鉴定组对滑面叹为观止,建议将它作为标本送三峡库区地质博物馆收藏。重钢三角带滑坡这个几十年的地质难题终于解开了,据此报告结论最终确定了大型滑坡的治理方案。
徐丹梅,这位美丽可爱的地质队员,用她的智慧与坚韧,为雄奇秀逸的三峡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汶川地震,举世哀痛。5月21日,水勘院成立援川工作组,奔赴灾区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徐丹梅是其中一员。此时,她已过天命之年,83岁高龄的老父亲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灾情敲打着亲情,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她在内心祈祷:只愿大灾有大爱,忠孝能两全!就这样,她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满怀无尽的爱,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援川之路。
距强震发生仅10天的四川,余震不断。白天,她冒着生命危险,和时间赛跑,排查地灾;夜晚,还要整理资料,经常忙碌到凌晨一两点。至今,徐丹梅仍对瓦片槽滑坡排查记忆犹新。25-70度的陡坡,已经被强震撕扯得支离破碎;坡面异常疏松,布满了滚石。在攀爬中工作,进一步,滑三步,步步难行。最危险的是,滑坡体已有临灾征兆,在几道百余米长、四五米深的地震冲沟中测量,随时都可能遭遇余震突袭,被滑移的山体吞没。可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徐丹梅同志硬是爬着完成了一天的测量。汗水浸湿了衣服,也洒向了这片伤痕累累的热土。这次排查,成功确定了附近村镇、矿山、水电站以及数千居民的险情程度。在之后的总结表彰中,徐丹梅同志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身临险境,她冲锋在前;面对工作,她勇挑重担!她用地质队员精湛的技术和无疆大爱,奏响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援川凯歌!
在灾区,看着乡亲们没有房住,没有衣穿,“铁娘子”徐丹梅落泪了。她把随身带来的所有衣物都拿出来送给了乡亲们。心存感激的灾区群众亲切地称她为“女英雄”、“女菩萨”。这称呼,是灾区人民给予她的最高荣誉!女儿的荣誉是父亲的骄傲。徐爸爸是抗美援朝英雄,回国后即投身祖国地质事业。单位领导得知徐爸爸病重的情况后,赶往医院看望他老人家。生命垂危的老人这才知道女儿是去援川了,老人的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他说:“我一定要坚持,等着女儿回来!我要亲口告诉女儿,‘闺女,好样的!你是咱地质人的骄傲’!”
震后,徐丹梅多次深入灾区,排查地灾。平武县南坝镇赵家坟村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家境困难。志愿者联系了正在当地排查地灾的河北水勘院,看是否有人愿意领养。一声“娘娘”,让这“母女”俩就此结缘。十几天的相处,两人建立了母女般的感情。然而终因故土难离,孩子不愿意离开家乡去河北。每次出差到平武,或者小姑娘来河北参加志愿者组织的活动,徐丹梅总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空去看看孩子,给她带去礼物和学费,听她甜甜地喊一声“娘娘”。
和大多数年青姑娘一样,徐丹梅经历了“爱情三步曲”。不一样的是,孩子还未满周岁,就要背起行囊踏上远行的路。孩子太小离不开妈妈,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就把孩子和保姆都带在身边。终于盼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她又经常出野外,爱人远在湖北,孩子只能托付给同事们帮忙照看。光阴似箭,如今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已经从中国地质大学博士毕业、留京工作了。而当年那个梳着两根麻花辫的年青姑娘,也已经被岁月染白了双鬓,时光刻出了皱纹。不变的是她那爽朗的笑声、洪亮的嗓门,还有对专业方面技术无尽的探索,对地质事业无悔的追求。
2005年,徐丹梅的爱人突发心脏病做了手术,身边离不开人。然而,由她负责的项目正进行到关键阶段,现场多个难题亟待她实地勘查解决。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和二十年前一样——把需要照顾的家人带在身边。忙完了一天的野外调研,回到驻地,无论多晚,她都要亲自给爱人量量血压,看看他药瓶里的药有没有按时吃掉。夜深了,爱人一觉醒来,轻轻起身为仍在挑灯夜战的她披一件衣服,递上一杯热茶……四目相对,地质人的幸福与辛酸只有自己和家人能够体会,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永远是地质工作最坚实的后盾!
艰苦的地质工作将徐丹梅磨练砺成“铁娘子”,生活中的她却是位贤妻良母。一双巧手不仅能精确填图,还做得一手地道川菜。她设计裁剪出的衣服、画出的“绣花样子”同事们都喜欢,经常有人请她帮忙,热心肠的她总是有求必应。
有的同事开玩笑说“丹梅真是入错了行”。可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她再重新做一次选择,她还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地质。这不仅仅是子随父业的血脉传承,她更执着于这一腔热血的忠诚,更愿意品味这地质人独有的百味人生!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谈公祭日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